孕期营养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,充足且均衡的营养能够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、降低出生缺陷风险、促进长期健康,维持母体健康、减少妊娠并发症、促进产后恢复。
一、孕早期(1-12周):预防畸形、缓解孕吐
叶酸:叶酸缺乏可导致胚胎神经管畸形 (NTD)和先天性心脏畸形。孕早期是胚胎神经管闭合的关键时期,为主要危险因素之一。孕期继续补充叶酸400μg即可满足机体需要。叶酸主要来源于橙子、深绿色叶类蔬菜、芦笋、草莓、花生和豆类,但其中的叶酸生物利用率低,推荐在通过食物摄入叶酸的同时服用叶酸补充剂。
孕吐:孕吐是孕早期常见症状,对于早孕反应不明显女性可继续孕前平衡膳食模式。对于早孕反应严重女性,为保证最基本能量供应,可尝试少量多餐或于晨起/睡前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烤面包、饼干、馒头片等含水量少的谷类食物,避免煎炸油腻。适当补充维生素B6 。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刺激性气味。
二、孕中期(13-40周):促进器官发育、预防贫血和抽筋
蛋白质:为满足优质蛋白质的需要,孕期应增加鱼、禽、瘦肉、蛋、奶、豆制品的摄入。鱼类脂肪和能量少于禽畜类,可多食用鱼类,在食用禽畜肉时,尽量剔除肥肉和去皮,畜肉更推荐脂肪含量较少的牛肉。
钙:牛奶、酸奶、豆制品等是钙良好来源。孕期增加牛奶每日至少300ml,优选低脂奶。豆类每日20g,豆浆、豆腐、豆奶均可选择。
铁:动物血、肝脏及红肉中铁含量丰富,吸收率较高,孕中期每日瘦肉50-75g,每周1-2次动物血或肝脏(50-75g)即可满足机体对血的需求。同时,选择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,可促进铁吸收。
维生素D:可促进钙吸收,但是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,动物肝脏、蛋黄、奶油中相对较高。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也可获得维生素D,每日太阳光直接照射10-20分钟即可满足需求。在阳光不充足时可选择维生素D营养补充剂。
三、孕晚期(29-40周):控制体重、储备分娩能量
孕晚期是孕期最后阶段,此时仍然需要丰富的营养素以满足宝宝的骨骼、神经、肌肉的发育,也在为宝宝的出生储备能量。
孕期应每周复测体重,使体重增长在合适范围,以防胎儿体重增长过快影响自然分娩。
妊娠期女性体重增长范围和妊娠中晚期周增重推荐值
注:a表示孕早期增重0-2kg;b括号内数据为推荐范围。
资料来源:中国营养学会团体标准《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》(T/CNSS 009-2021)
若体重增长过快,应减少高盐高脂食物,控制精制碳水,增加膳食纤维(粗杂粮、新鲜蔬菜、豆类)和水分摄入,少食多餐。孕妇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孕前运动习惯,结合自身主观感受选择活动类型,如每日不少于30分钟的散步、孕妇瑜伽、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。
孕期是 “一人吃,两人补” 的关键,其核心在于均衡、适量、多样化,既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,也要维护母体的健康,为母婴双方的短期和长期健康奠定坚实基础。因此,孕期膳食需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,根据个体情况(如孕前体重、孕期阶段、健康状况等)进行科学规划。
孕中、晚期一日食谱举例(富含铁)
*按照低身体活动水平,孕中期女性需要能量2100kcal、孕晚期女性需要能量2250kcal计算。
初审:苏 昊
复审:林蔚蔚
终审:姜 颖
文章来源:河北省妇幼保健院